相关资讯

资治通鉴:成事的密码,在于洞悉人性,利用人性

发布日期:2025-07-05 23:37    点击次数:163

《资治通鉴》·卷第一百八十七 唐纪三 高祖神尧大圣光孝皇帝上之下 武德二年(619年 )

【原文】

癸卯,以左武候大将军宠玉为梁州总管。时集州獠反,玉讨之,獠据险自守,军不得进,粮且尽。熟獠与反者皆邻里亲党,争言贼不可击,请玉还。玉杨言:“秋谷将熟,百姓毋得收刈,一切供军,非平贼吾不返。”闻者大惧曰:“大军不去,吾曹皆将馁死。”其中壮士乃入贼营,与所亲潜谋,斩其渠帅而降,余党皆散,玉追讨,悉平之。

【译文】

略。

【解读】

我们常说,不要相信人品,要相信人性;不要考验人性,要理解人性,尊重人性,利用人性,如此,才能成事。

什么是人性?

人性就是生物本能与社会属性交织,感性与理性交集,善恶并存,趋利避害,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。

对于大多数人而言,以自我为中心,趋利避害几乎是潜藏在骨子里的生物本能和生存密码。

在个人与他人之间,优先考虑自己;在利与害之间,优先考虑对己有利的,规避有害的。

宠玉讨伐叛獠,实际上就是充分利用了人的这一特性。

它表面是军事斗争,实际是心理战争;表面是在征集军粮,实际是在利用人性。

619年9月,唐朝集州獠民反叛,宠玉奉命讨伐。

但庞玉面临的,是严重的问题。

庞玉面临的第一个问题是地利问题。集州地形复杂,獠民利用有利地形,据险固守,唐军进攻受阻。

庞玉面临的第二问题是粮食问题。唐军与叛獠对峙,旷日持久,粮食即将消耗完毕。兵马未动,粮草先行,这是个很严重的问题。

庞玉面临的第三个问题是叛獠与当地居民内外勾连的问题。靠近边境的熟獠与反叛的獠民都是邻里乡亲,互为表里,存在各种利害关系,争相进言说叛獠难以战胜,请求宠玉尽快撤军。

上述三大问题,任何一个,都很严重,更何况三大问题互相交织,互为关联。如果处置不当,就会师出无功,劳民伤财,前功尽弃。

即使回师休整后卷土重来,仍会面临相似的困局。

厉害的将领,能看到死局中的生门,找到关键环节和关键因素,在看似绝望中破局。

庞玉看到了破局的关键。

他要设一个局,考验獠民在生死存亡面前,是优先保护自己,还是邻里亲党。

于是,宠玉故意对外宣扬说:“秋谷即将成熟,百姓不能收割,一切粮食都要供给军需,不平叛贼人大军决不撤退。”

话虽简短,但在獠民之间产生巨震,因为粮食问题事关獠民自己的生死。

獠民生产的粮食,主要供给三个方面:獠民自己,叛獠和官军。

平时粮食勉强够用,如果官军把獠民的粮食全部征收,那么獠民吃什么?

獠民最担心的就是:“官军不走,獠民自己都要饿死。”

于是官军与叛獠之间的矛盾,就转化为粮食不足与官军不走的矛盾。

官军不走,粮食不够,獠民必然饿死。

官军走了,这个问题就不存在。

而官军是否离开,又取决于能否平叛。

于是,平时与叛獠多有勾结的獠民,此时最大的期望,就是官军能够尽快平叛。

叛獠也由此前的朋友,变成獠民当前最大的敌人。

平叛不再只是官军的事,而是事关獠民自身生死存亡的大事。

獠民此时比官军更渴望尽快平叛,消灭叛獠。

于是,神奇的事情发生了,官军无法攻克的天堑,獠民悄悄进入,和认识的叛獠暗中联合,一起杀了叛獠头领,并带领唐军进入,很快就平定了叛獠。

平叛难题轻松解决。

堡垒往往从内部被攻破,原因在于其非铁板一块。利用人性自私、趋利避害的天性,诱之以利,晓以祸福,分化瓦解,各个击破,比单独用强更有效。
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

上一篇:特斯拉本财年将再投资约80亿美元

下一篇:没有了